很多好的照片,不是一下子就能拍到。对于新手更是如此,同一个场景的照片,拍了一张后不满意,就继续再拍,但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?下面我通过自己的一次经历来给大家做一些分析:
第一次拍的照片:
1、拍摄角度
在拍摄对象 45 度的方向,完全拍不到任何的细节。因此,我悄悄地靠近他们,把相机放到他们的正上方,用 LCD 来取景(备注:可能是可以旋转的液晶屏),这样既能得到更多的细节,还能让我的女儿和这只叫查利的猫分开。
2、光圈
两张照片都是用的 f/1.4,因为我喜欢全开光圈拍。但从第一张的角度拍,用这么大的光圈显然不合适。更换了角度后,从正上方往下拍,女儿和猫在同一焦平面上,这个光圈就合适了。
3、填充画框
第一张离得太远,干扰元素太多(例如窗户啊、床啊),通过靠近拍摄,让主体填充画框更多,有效地减少了不相干内容的干扰。
4、快门静音
静音快门真的是太有用了!熟睡中的女儿和猫,完全没有被我惊醒。
5、等候
这是比较难的部分。我得耐心地等待,查利在找自己最舒服的位置,我也得相应地调整对焦点,以便拍到最佳的效果。
6、光线
在这样一个拍摄中,光线是最挑战的环节。一只黑色的猫,清明微弱的光线……理想情况下,我需要一些方向性强的光线来让主体在场景中突出出来,但事实证明这做不到。通过仔细观察,我得出结论,从正上方往下拍,是这个情况下最好的选择。
7、后期处理
照片的白平衡处理不理想!我用的是阴天模式,但清晨的光线显得太蓝了。在 Lightroom 里面,我用曲线把色调调暖了一些。接下来用加深和减淡工具来进一步分离高光和暗区,并且隐藏不需要的床的细节,增强头发和毛发的细节。最后,用色相饱和度工具把色彩从冷色往暖色方向调整。
这是最终的照片: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