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的一大功能,是要重现我们用肉眼看到的立体世界。但是现实中的照片只可能是二维的平面,所以高明的摄影师会通过一些构图技巧,来“欺骗”人们的眼睛,让他们在照片中仍然能“看到”一个立体的场景。
视觉记忆
既然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能通过丈量获得具体的长度,人们怎么能判断距离的远近呢?答案是经验。比如我们大概知道一条河有多宽,知道一座山有多大,所以如果一张照片中前景有一条河,背景中有一座山,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对二者的大小进行比较,从而得出关于它们之间距离的结论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自然地接受了这是一个三维场景的事实。也正因为此,我们在摄影构图中,经常会在前景中放一些元素。
汇聚线
一个常见的汇聚线例子,是铁路。当然这并不是说铁路的两条铁轨真地要汇聚,而是指因为透视的原因,它们在无限远处会“汇聚”在一起,成为一个点。这同样是人们大脑已经熟悉的代表距离的线索。向远方延伸的公路、篱笆,都是我们可以在构图中使用的汇聚线。它们能让画面呈现出层次和立体感。
色彩饱和度
越远的物体,颜色越淡,饱和度越低。如果你注意看层峦叠嶂的风景,就能注意到最远处的山显得比较苍白。看城市的建筑群也是如此,远方的楼宇颜色不如近处的鲜艳。形成这种区别的,是大气层对色彩的作用。在我们的摄影创作中,有意识地让远处饱和度低的物体出现在画面的背景中,能为照片增加立体感。
重叠
在画面中出现部分重叠的物体时,照片有更强的立体感。例如你在拍一个风景时,前景中有灌木,背景中最远处是一座山,在二者之间有一些树啊、石头啊、小溪啊、农舍啊。当这些元素被其它元素部分遮挡时,人眼在浏览照片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,那些被遮住的物体是位于后方更远的位置。这一过程同样让人们获得了三维场景的印象。
强迫透视
利用人们透视的经验,我们可以用这种叫“强迫透视”的技巧,欺骗人们的视觉判断。一个最容易想到的例子,是在比萨斜塔旁边用手“撑住”斜塔的游客。强迫透视事实上让照片变得不那么立体了,但往往会为照片带来一些幽默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