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个星期以前,我拍了一个大家庭合影。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四个小家庭,每个小家庭都分别有三到四个孩子。
我得承认当时自己有点紧张,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下子拍过这么多的人。我觉得自己要给每个人足够的关注,但又担心时间不够。
而且,孩子们见到自己的表兄妹,十分兴奋,场面有些火爆。
好在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,最终的拍摄是成功的。总结这次的拍摄,我得到如下的实战经验:
1) 在开始前大脑里有一个流程
我非常清楚,我不能在现场为每个家庭去单独设计拍摄流程。因为另外一家人在旁边等着,你不能让他们等太久。如果你临时在那里抓耳挠腮、举棋不定,会显得非常不专业,让人们感觉你不知道该做什么。
因此,我事先就确定好,以联系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为纽带。按照他们的年龄大小来拍,最大的大哥或大姐一家最先拍,最小的弟弟或妹妹一家最后。我把这个原则事先告诉大家,这样免去了我自己的排序麻烦,也让大家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。
具体到每一家,我也预先确定好,首先拍全家福、然后是爸爸妈妈,然后是全部孩子,然后是每一个孩子……
咔嚓咔嚓咔嚓……
2) 对于场景的转换也应该事先有个计划
由于我要拍多个家庭,每个家庭又有很多人,我不可能有时间仔细地研究场景,为每一张照片设计背景。
因此,我通常会把外景选择在我熟悉的地方。我了解那里的光线,我知道在哪些位置、什么角度拍出来会好看,我知道在某个地方使用什么道具效果会很理想。这一切,对于高效率地完成拍摄至关重要。
从一个家庭转到另外一个家庭,我的头脑中对于场景的转换过程有固定的顺序。先拍房子,再拍谷仓,然后拍草地。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椅子,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毛毯。这样清晰的条理来自于我事先定好的固定套路。
3) 使用简单、易复制的摆姿
现在显然不是你炫耀那些高难度摆姿的时候。时间不允许、客人的耐心也不允许使用过分复杂的造型。因此,除非客人特别要求,我都会尽量简化摆姿。
这意味着我不仅会使用简单造型,而且会在不同家庭身上使用类似的造型。这样,我不用记住很多的花样,也不用考虑为不同的家庭设计不同的方案。
因为拍到照片是第一位的,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家庭,尽量简化是成功的前提。
4) 结束前询问客人有没有没有拍到的照片
尽管我觉得自己完成了所有预先计划的拍摄,通常仍然会有客人想拍却没有拍到的照片。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主动说,因为他们相信我肯定会懂、会主动给他们拍的。
因此,在结束前,我始终会跟他们确认一下,有没有漏掉的照片。有时客人想拍一张爸爸和女儿的背影,有时候他们自己带了某些有特别意义的道具……尽管我事先并没有准备拍这些,但加进这些镜头并不是件难事。
5) 选片和后期时尽量一致
我很注意最终给每个家庭照片的数量是差不多的。有时由于拍摄过程中的原因,会造成一个小家庭的照片比另外家庭的少一些。例如我在谷仓前铺上毛毯拍的那个场景,有一个家庭出了点小状况。他们的女儿显然不太喜欢这个主意,于是满地跑。结果这个场景他们家没有拍到象其他家庭那么多的照片。
如果让他们知道,最终得到的照片比别人少,放到谁身上都会觉得不舒服。因此,我在选片时,会努力平衡每个家庭的照片数量。比如上面这个家庭在谷仓的照片少一些,那么我会在其它场景让他们多得到一些照片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